“简牍与秦汉文明——尹湾汉墓简牍发现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连云港举办

11月4日,“简牍与秦汉文明——尹湾汉墓简牍发现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在连云港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和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等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


1104-26.jpg


会议围绕着尹湾简牍的相关研究、阐释、保护和利用进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积极开创尹湾汉简研究、保护和利用的新局面。

连云港市政府副市长朱兴波、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邬文玲、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盛之翰、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刘再聪等出席会议。

朱兴波在致辞中指出,尹湾汉简是连云港市重要的文化遗产,是连云港悠久历史的见证,如今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备选名单,并希望研讨会的召开能既能进一步促进尹湾汉简的阐释传播和保护利用,也能进一步提升连云港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建设。

邬文玲在致辞中说道,尹湾汉简价值非凡,意义重大,其独树一帜的开放式、快速而高质的整理工作被誉为“尹湾的模式”,受到学术界盛赞。研讨会的召开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对过去付出辛勤劳动的前辈学者的致敬和缅怀,同时也希望通过研讨会使得尹湾汉简得以进一步地发掘、阐释和彰显。

盛之翰从建设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考古学出发,立足于江苏文博考古工作,殷切希望探索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多学科合作和区域协作。期待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能够共同努力,开创尹湾汉简研究、保护和利用的新局面。

刘再聪提出,连云港与兰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结,陇海线连接着两地,西北师范大学与连云港市博物馆进行密切的馆校共建和交流。简牍是新世纪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出土简牍与传世文献材料的结合并运用于古史探求,也必将成为领导新世纪史学的新潮流之一。吾辈学者要深入发掘简牍内涵、弘扬时代精神,贡献史学的智慧与力量。

毛志平认为长沙简牍博物馆与连云港市博物馆都拥有丰富的简牍收藏,都致力于简牍文物的整理保护、简牍学的科学研究、简牍文化的展示与传播等工作,希望未来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在学术研究、展览策划、社会教育等领域持续交流,深化馆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3d34c1ba-6557-4640-a37b-6f89b83c42a0.png


开幕式之后,在西南大学文献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张显成教授的主持下,进行大会主题发言。

连云港市博物馆滕昭宗、纪达凯分别就“尹湾汉简《集簿》所见之奇字仓”、“尹湾汉墓群发现始末”进行主题发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均明、刘绍刚研究员分别就“尹湾六号汉墓简牍的组合特点与师饶的思想和工作”、“尹湾汉简的草书简牍”进行主题发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春龙研究员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彦辉教授分别就“简牍中秦汉时期的湖南地区基层社会”、“秦汉时期的畴——以简牍为中心”进行主题发言。六位专家在主题发言中分享各自的研究过程和心得,精彩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尹湾简牍发现30周年之际,与会专家围绕尹湾简牍研究达成共识,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对简牍与秦汉文明的研究,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为凸显简牍在文明传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