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文旅(2022.01).FIT).pdf


  “聚焦融合谋发展,笃定实干开新篇”,迎着春天,我们走进了2022年。在2月28日连云港市召开的“2022年度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会议”上,总结了2021年的工作,提出了奋进2022年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名城、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旅视角”中,我们推荐《用文化品牌“输出力”激发城市“创新力”》一文。它提出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是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施中提出要通过有效手段让文化产品“变现”出资金;同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协调发展。

  在“文旅论坛”中发表两篇文章。一篇论述了建设西游文化大道的建议和思考,从大道命名凭借的历史渊薮而启发出它的价值,并提出了构建西游文化大道的设想与建议;再一篇文章,专讲“非遗视野下的东海孝妇传承”,作者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列举了东海孝妇故事和孝妇祠建筑的演变过程及其现代传承。指出天人感应、祈雨鹰眼、节孝、群众自觉是东海孝妇文化传承的四大“内动力”的观点。

 “朐海史话”中,一篇着力讲述了连云港地区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交通及其影响。指出春秋吴、越、楚凭借水战优势相继北上争霸,占领连云港地区;秦汉时期海上交通的兴盛;三国两晋南北朝海上交通的发展为,为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另一篇依据详实文献资料,通过考察中正场三个魏姓大使的先后关系,得出魏堤上的“魏公去思碑”所指是光绪八年离职大使魏大缙的结论。

  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比较热门的课题。在“遗产保护”栏目中,我们推荐的一篇文章中,作者从创建乡村博物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内和国外在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方面的成功做法,指出这一工作对保护自然景观、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人地关系等所具有的文化遗产保护性质的紧迫性,以及它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

 “红色记忆”讲了两件往事。一个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赴战地采访跨过苏鲁交通线;中共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穿越苏鲁交通线去延安参加筹备党的“七大”的故事;一个讲述了作者父亲还是“娃娃”时,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地许多感人事迹。

 “人物春秋”中介绍了童濂,这位清道光年间陶澍票盐改革智囊团队中的人物,他在板浦主持盐政,力推票改,完善票制的政绩。另一篇说的是明代赣榆匡氏家族“科举第一家”,几代人出了三位进士的盛况,至今成为美谈。“港城旧事”向您推出《黄九堰名称溯源》和《浅谈连云港历史上的“贡品”》,一个说的是从五羊河到半边河到排淡河的运盐河名称的历史变迁;一个说的是明清两朝海州向朝廷进献贡品的情况。

  最后,让我们去“文旅印象”中游览前三岛吧,那里有大自然赋予的美丽。